唐朝末年,杜牧在湖州担任刺史。当时,湖州地区干旱严重,百姓们的生活非常困苦。杜牧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他派人到各地去赈灾,并亲自带领百姓们修筑水利设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湖州地区终于战胜了干旱,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杜牧看到这种情况,非常高兴,于是写下了《苔》这首诗。
苔丝是一首伤春怀古的诗。全诗共八句,前四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象,后四句描写了历史沧桑。
前四句诗写道:“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草木长得非常茂盛。作者看到这美丽的景色,却感到非常伤感,因为他想起了久别的亲人和战火连天的景象。他担心亲人的安危,恨不得立刻收到他们的来信。
后四句诗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无复幽窗梦,不还金缕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描写了作者的怀古之情。作者看到白发日益增多,身体衰老,心中感到非常伤感。他怀念起年轻时在幽窗里读书做梦的时光,怀念起年轻时穿金缕衣、纵酒高歌的时光。他决定离开现在的官职,回乡归隐。即使从巴峡穿巫峡,然后从襄阳到洛阳,他也毫不畏惧。
整首诗的语言非常朴实,但感情却非常真挚,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