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
清明节时节,雨水纷纷而下。
路上行人衣衫湿透,魂不守舍地行走着。
请问哪里有酒家?
牧童遥指着杏花村。
注释:
1.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
2. 雨纷纷:雨水细密而连绵不断。
3. 欲断魂:形容极度伤悲。
4. 借问:请问。
5. 牧童:放牛娃。
6. 杏花村:传说中酿酒的村庄。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又称踏青节、郊游节等,是祭祀祖先、踏青郊游的节日。清明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臣子,他曾割下自己的大腿肉来充饥,帮助晋文公渡过难关。晋文公复国后,为了感谢介子推,将介子推隐居的绵山改名为介山,并设立寒食节来纪念他。寒食节期间,人们禁止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后来,清明节逐渐取代了寒食节,成为人们祭祀祖先、踏青郊游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