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诗,拼音:[qióng tái shī],是唐朝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李白在得知好友孟浩然去世后,写下的一首悼亡诗。诗中,李白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孟浩然生前的风采,以及他对孟浩然的怀念之情。
全诗如下:
故人入黄泉,渺渺万里隔。
犹闻落花时,絮雨过江北。
飞鸟向南来,过我东山侧。
长忆同携手,入松如入壑。
羊公昔已云,山月照未白。
稻云集苍苍,丹葩照红绿。
吾君爱平生,储之作圣策。
孟生得几时,水疾趋东逝。
长源共一派,遥嗟荆棘黑。
丧事后三年,涕零在荒石。
不得亲友之,安知造化权。
郢人吊芈尸,哲匠抚枯骨。
勿使良木丧,薝草代琼华。
舣唱辍音调,良怀在荒野。
河汉虽遥遥,夜共明珠游。
诗歌赏析:
第一、二句,“故人入黄泉,渺渺万里隔”写李白得知孟浩然去世后的悲痛心情。故人,指孟浩然。黄泉,指冥界。渺渺万里隔,形容相隔遥远,难以相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故人已经进入黄泉,与我渺渺万里相隔。
第三、四句,“犹闻落花时,絮雨过江北。飞鸟向南来,过我东山侧”写李白对孟浩然生前风采的追忆。落花时,絮雨过江北,形容孟浩然生前飘逸洒脱的风度。飞鸟向南来,过我东山侧,形容孟浩然生前经常来访李白,两人过往的欢愉时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仿佛还能听到落花时节,絮花飞过江北的声音;我还记得飞鸟向南飞来,从我东山侧飞过的情景。
第五、六句,“长忆同携手,入松如入壑。羊公昔已云,山月照未白”写李白与孟浩然生前深厚的友谊。携手,形容两人亲密无间的关系。入松如入壑,形容两人经常一起到松林中游玩,忘却尘俗。羊公昔已云,山月照未白,出自晋武帝司马炎的故事,比喻孟浩然生前名声未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长久地回忆起我们曾经携手同行,进入松林就像进入山谷一样;当时羊公就曾说过,山月的光辉还没有普照大地。
第七、八句,“稻云集苍苍,丹葩照红绿。吾君爱平生,储之作圣策”写孟浩然生前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稻云集苍苍,丹葩照红绿,形容孟浩然生前诗文的光辉照耀后世。吾君爱平生,储之作圣策,指孟浩然生前曾受到唐玄宗的赏识,玄宗曾将孟浩然的诗文收藏起来作为治国策略。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稻田上的云彩聚集在苍茫的天空,红色的花朵照耀着绿色的山野。我的知己君王欣赏他生平的行为,把他的作品储藏起来作为治国的策略。
第九、十句,“孟生得几时,水疾趋东逝。长源共一派,遥嗟荆棘黑”写李白对孟浩然去世的惋惜。孟生得几时,水疾趋东逝,叹息孟浩然的生命短暂,像水一样迅速流逝。长源共一派,遥嗟荆棘黑,比喻两人共同的诗文之源,如今却被荆棘所掩盖,无人赏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孟生啊,你才得到了几时?水流迅速地向东流逝。长长的水源共有一条流派,我遥遥地嗟叹荆棘遍布。
第十一、十二句,“丧事后三年,涕零在荒石。不得亲友之,安知造化权”写李白对孟浩然去世后的悲痛之情。丧事后三年,涕零在荒石,指李白在孟浩然去世三年后,依然在孟浩然坟前哭泣。不得亲友之,安知造化权,表示李白无法理解为何孟浩然会英年早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他去世三年后,我还在他的荒凉坟墓前泪流不止。不得亲友之,安知造化权,如果没有亲自经历,怎能知道造化的能力。
第十三、十四句,“郢人吊芈尸,哲匠抚枯骨。勿使良木丧,薝草代琼华”写李白希望孟浩然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郢人吊芈尸,哲匠抚枯骨,比喻李白对孟浩然去世的悲痛之情。勿使良木丧,薝草代琼华,比喻希望孟浩然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不要让坏人占了上风。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郢人吊唁芈尸,哲匠抚摸枯骨。不要让良木凋零,让薝草代替琼华。
第十五、十六句,“舣唱辍音调,良怀在荒野。河汉虽遥遥,夜共明珠游”写李白希望与孟浩然在另一个世界相聚。舣唱辍音调,良怀在荒野,比喻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之情。河汉虽遥遥,夜共明珠游,表示李白希望与孟浩然在另一个世界相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船歌停止了音调,良善的心情在荒野中。河汉虽然遥远,夜里共同明月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