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后期所写的代表作之一。公元757年,唐军将领郭子仪、李光弼等收复被叛军攻陷的东都洛阳,收复以后,李白奉诏回京,结果到达陈陶时,朝廷发生宫廷政变,禁军将领鱼朝恩杀害了宰相房琯,李白恐受牵连,返回江陵,途经浔阳江口时,有感于时局,作了这首七言古诗。
秋浦长似秋,
扁舟故人来。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日月双悬壁,
江山亦灵秀。
圣代复元规,
谢公宿处今尚在。
钟山将入楚,
江水共西流。
猿下三声泪,
猿上一声愁。
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共七十二句,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秋景,后一部分写思绪。
秋景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诗人将秋色比作“长似秋”,表现出秋色的深沉和持久。然后写“扁舟故人来”,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喜悦之情。紧接着,诗人用“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两句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秋江图,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思绪的描写细腻真挚,感人至深。诗人先写“日月双悬壁,江山亦灵秀”,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然后写“圣代复元规,谢公宿处今尚在”,表现出诗人对盛世的向往。接着,诗人写“钟山将入楚,江水共西流”,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最后,诗人写“猿下三声泪,猿上一声愁”,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秋景起兴,由秋景而生思绪,将秋景与思绪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对盛世、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