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旨在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珍惜时间,努力进取,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中国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生于河南省邓州市,早年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贞元八年(792年),他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仕途。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谪,饱尝世态炎凉。元和十四年(819年),他被贬为潮州刺史。在潮州期间,他写下了《劝学诗》这首诗。
《劝学诗》共五言四句,全文如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开篇点题,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观点。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指出了懒惰贪玩的危害。意思是说,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德行的养成在于思考,毁坏于随波逐流。
诗的第二联“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进一步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意思是说,三更半夜的灯火,五更鸡啼的时刻,正是男儿发奋读书的好时机。
诗的第三联“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则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才后悔当初没有勤奋学习。意思是说,当黑发的时候不知道勤奋学习,等到白发苍苍的时候才后悔当初读书太迟。
全诗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谆谆教诲人们要勤奋学习,珍惜时间,努力进取,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首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激励人们勤奋学习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