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劝学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中国古典诗歌,它生动地描绘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励人们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朱熹目睹了国家衰败的景象,他深知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振兴国家。因此,他写下了这首《劝学诗》,用以激励人们勤奋学习,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
《劝学诗》全诗共三节,每节四句,共十二句。第一节主要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学习是人生的根本,是立身处世的基石;第二节主要讲学习的方法,强调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第三节主要讲学习的目的,强调学习是为了修身养性,提高道德修养,做一个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人。
第一节: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学习的道路是崎岖而漫长的,只有勤奋努力才能走通;学习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到达彼岸。这两句诗形象地比喻了学习的艰辛和不易,激励人们发奋图强,克服困难,勤奋学习。
云山绝顶我为峰,黑发不知勤学早。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要想成为学习的领袖,就要登上云山之绝顶,成为一座高峰;要想珍惜自己的青春,就要从早年就开始勤奋学习。这两句诗表达了朱熹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视,激励人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第二节: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为了学习,有人把头发吊在房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即使老师没有教给他们,他们也要自己努力学习。这两句诗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激励人们勤奋好学,不畏艰辛。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有人用萤火虫当灯,在雪地里映着月光来学习,即使家里很穷,他们也没有停止学习。这两句诗赞扬了古人贫穷而不自卑,勤奋学习的精神,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坚持学习。
第三节: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十年的寒窗苦读之后,终于一举成名,天下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这两句诗说明了学习的艰辛和漫长,也说明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古代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不仅有超凡脱俗的才能,而且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这两句诗强调了意志力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励人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才能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