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曲其三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边塞诗,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李益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巡边时。这首诗描绘了塞下秋天的萧瑟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首联“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塞下的秋天与江南大不相同。秋天的塞下,风萧瑟、草枯黄,一片萧条景象。天空中,大雁飞过,却没有停留在塞下,而是一路向南飞去。这与江南的秋天截然不同。江南的秋天,秋高气爽、天朗气清,一派美丽的景象。
颔联“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下的边防形势。四面八方,传来阵阵边声,角声连绵不断。千山万壑之中,长烟弥漫,落日西沉,孤城闭门。这幅画面,展现了塞下的肃杀之气和紧张的氛围。
颈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和报国之志。戍边将士们在塞外,远离家乡万里之遥。他们只能借着浊酒来排解心中的乡愁。燕然山,是匈奴的圣山。汉代名将窦固曾率军出征匈奴,在燕然山勒石记功,以示大汉的威严。戍边将士们渴望像窦固一样,立下赫赫战功,凯旋而归。但是,敌军强盛,归期遥遥无望。
尾联“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不屈精神。羌笛悠悠,吹奏着悲凉的曲调。霜花满地,天气寒冷刺骨。戍边将士们无法入睡,将军和征夫都流下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泪水。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苍凉悲壮,是李益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