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即目这首诗是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八年(公元823年)春,任杭州刺史时所作。当时,白居易正奉命到杭州赈灾,途经山村,见到了当地百姓贫苦的生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四顾田畴半荒废,只见遍地萧条景。
茅草屋舍连成片,在贫瘠的山村零散。
一年四季都在忙着种田,山野之间依旧景萧条。
饥饿的儿童哭闹不休,老人们横躺在屋檐下。
农夫身着破旧棉衣,靠墙而立无精打采。
老妪身体瘦弱,头发稀疏,脸上没有任何笑容。
但凡有人饿死,就会被埋在破旧的草席里。
乡里的官吏甚至不来问询,百姓生活困苦无人管。
这首诗前半部分主要描写了村庄的贫困荒凉和村民的贫困生活。诗人先用“四顾田畴半荒废”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山村的荒凉萧条景象。接着,诗人用“茅檐相对百余家”一句,具体地写出了村庄的贫困破败。然后,诗人用“春种秋收俱不得”一句,写出了村民们的辛勤劳动却得不到回报的悲惨境况。最后,诗人用“饥啼儿童走相随”和“老妇衣单卧门巷”两句,写出了村民们的饥寒交迫和无家可归的悲惨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