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动地诗》是一首中国古代的诗歌,据考证,西晋初年,张华和夏侯湛二人因为争夺晋惠帝司马衷的宠幸,彼此结怨。一天,张华与夏侯湛宴饮,二人相对唱歌,夏侯湛醉酒中,大声唱道:“腾腾千云起,悠悠万里霞。浩浩汤汤日,亭亭烂烂花。”张华依次和唱道:“荡荡滔滔水,漠漠茫茫沙。郁郁磊磊石,磊磊崚崚山。”夏侯湛笑道:“卿诗词淡远,清雅有余,雄浑不足。”张华道:“诗词应随内容而定,不必强求雄浑。”夏侯湛不以为然,于是便有了《山河动地诗》。
《山河动地诗》的原文是:
山崩川竭,地裂天倾。
江河倒流,日月无光。
天地为之变色,鬼神为之惊。
山河动地,一片惨象。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西晋末年,当时,西晋政权衰落,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诗人目睹了战乱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悲愤和同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语言生动形象,气势磅礴,感情真挚强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中用了大量的比喻、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的节奏明快,音律铿锵,朗读起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