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避难,心境凄苦。一天晚上,他听到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心中不禁感到喜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 | 翻译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好雨知道下在哪的时候,在春天到来之际降落。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跟着风在夜里悄悄地飘入,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郊外小路因为乌云而漆黑,江上船中的灯火独自明亮。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看到早晨花瓣被雨水打湿的地方,锦官城繁花似锦。 |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采用五言古诗的体裁。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借代、对比等,使诗歌意境更加鲜明生动。
诗的第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意思是,这雨下得真是时候,正好在春天来临的时候。诗人用“好雨”来比喻春雨,因为春雨对于农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春雨可以滋润万物,让农作物生长。
诗的第二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春雨随着风在夜里悄悄地飘入,滋润万物却不声不响。诗人用“随风潜入夜”来形容春雨的到来,因为春雨往往是在夜里降临的。诗人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春雨对万物的影响,因为春雨滋润万物,但却悄无声息,不为人所察觉。
诗的第三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意思是,郊外的小路上乌云密布,十分黑暗,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明亮。诗人用“野径云俱黑”来形容郊外小路在春雨中的景象,因为乌云密布,天空昏暗,小路也变得漆黑一片。诗人用“江船火独明”来形容江船上的灯火,因为在黑暗中,江船上的灯火显得格外明亮。
诗的第四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意思是,早晨起来,看到花朵被雨水打湿的地方,锦官城变得更加繁花似锦。诗人用“晓看”来形容早晨观看的景象,因为早晨起来,可以看到花朵被雨水打湿的样子。诗人用“花重锦官城”来形容锦官城的景象,因为锦官城本来就是繁花似锦,经过春雨的洗礼,变得更加美丽。
这首诗通过对春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因为他知道春雨对于农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