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自古以来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浓郁的人文气息而闻名于世,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诗词歌赋,描绘江南的秀美风光。
江南水乡,河湖密布,小桥流水,民居傍水而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人回忆起在江南的时光,赞叹江南的秀丽风光,日出时江面的花朵红艳似火,春天里江水碧绿如蓝,让人难以忘却。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描绘了秋天江南水乡的萧瑟景象,枯藤老树上栖息着昏鸦,小桥流水旁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西风吹动着瘦马,夕阳西下,旅人独自一人天各一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江南园林,以其精巧的布局,美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登高望远,看到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景象,花朵沾染着泪水,鸟儿惊恐地鸣叫,让人不禁感时伤怀,思念远方的家人。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诗人梦游天姥山,看到了天姥山的壮丽景色,山势高耸,云雾缭绕,让人惊叹不已。诗人想要飞渡镜湖,一夜之间就能到达吴越,可见其对江南的向往。
江南的人文气息濃厚,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文化。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中秋赏月,感慨人生的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人生也有悲欢离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陆游《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诗人重游沈园,看到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只剩下春波依旧碧绿,让人不禁想起当年的盛景。
江南的诗画之美,不仅在于其秀丽的山水风光,还在于其浓厚的文化气息。诗词歌赋中对江南的描绘,充分展现了江南的独特魅力,让人心驰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