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雅是周王朝的正声雅乐,颂是祭祀天地、祖先的乐歌。诗经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其中风诗160篇,雅诗105篇,颂诗40篇。
诗经的创作背景是西周、春秋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诗经中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状况。
诗经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诗经中有歌颂祖国和人民的诗歌,也有反映阶级矛盾和社会压迫的诗歌;有反映男女爱情的诗歌,也有反映自然风光的诗歌;还有反映宗教信仰和祭祀礼仪的诗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风是诗经中歌谣的部分。风诗的创作年代,据传统说法多出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即从周文王灭商(公元前1046年)到春秋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85年)。风诗是民歌,也可以说是民间的歌谣,它来自民间,反映了民间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风诗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劳动生活的,有反映爱情生活的,有反映社会生活的,还有反映政治斗争的。
雅是诗经中正声雅乐的部分。雅诗的创作年代,据传统说法多出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即从周文王灭商(公元前1046年)到春秋鲁桓公六年(公元前683年)。雅诗是雅乐的歌词,雅乐是周王朝的正声雅乐,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雅诗的内容也比较广泛,有歌颂祖先的,有歌颂功德的,有歌颂爱国的,还有歌颂和平的。
颂是诗经中祭祀礼仪用乐歌的部分。颂诗的创作年代,据传统说法多出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即从周文王灭商(公元前1046年)到春秋襄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49年)。颂诗是祭祀天地、祖先的乐歌,它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颂诗的内容比较单调,主要是歌颂祖先的功德,歌颂国家的强大,歌颂和平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