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原指日常人间的生活环境,与“净土”相对,后引申为尘世、人间、俗世。
红尘一词最早出自《楚辞·九歌·少司命》。在《楚辞》中,“红尘”一词经常出现,如《九歌·云中君》中“巫女集陈于兰台,鞠红尘于清渭”。
《楚辞·九歌·湘君》中“红日已远,西山之幽”。
《汉书》中也有“红尘暗南极”之句。
在这些诗句中,“红尘”一词都形容的是一种尘俗、尘世的生活环境。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红尘”一词逐渐引申为尘世、人间、俗世的意思。
如杜牧的《泊秦淮》中“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红尘滚滚,早晚必有一番是非。”
李白的《侠客行》中“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红尘”一词被用来形容尘世中的功名利禄、是非恩怨,从而表现出诗人对这些事物的不屑一顾。
总之,“红尘”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词语,它在诗词歌赋中经常出现,并具有多种不同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