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诗" 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严羽认为:
"诗中有诗,乃诗家三昧。"
意思是说,一首诗中,能够包含另一首诗的意境,或是在一首诗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两种以上的诗歌意境,这是一种很高的诗歌境界。
诗中有诗,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1. 一首诗中,包含另一首诗的意境。
这种情况,往往是诗人借用一首前人的诗歌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
杜甫的《春望》中,有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诗,借用了宋玉《九辩》中 "悲时饮酒,慷慨流涕。离别之时,忽然心惊。" 的意境,来表达自己对时局的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
2. 一首诗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两种以上的诗歌意境。
这种情况,往往是诗人将几种不同的意境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意境。
例如: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诗,既有明月当空的澄澈意境,又有把酒问天的豪迈意境。两种意境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诗歌意境。
"诗中有诗",是一种很高的诗歌境界,它要求诗人具有深厚的诗歌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不同的意境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