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描绘了他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在庭院中赏月的场景,并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感慨。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阑干。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晴圆缺都殊异,况此中秋寒。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色的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的镜子,飞翔在青色的云端。
仙人垂下双脚,桂树作为栏杆。
白兔捣药制成了,请问给谁吃。
蟾蜍啃食着圆圆的月亮,月亮的光辉已经残缺了。
后羿射落了九只乌鸦,天庭的人们安宁祥和。
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多端,更何况是这个中秋之夜寒冷萧瑟。
只希望月亮一直都是美好的,不要受到任何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月光下庭院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全诗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语言清新流畅,富有感染力。
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小时候对月亮的好奇和想象。他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并想象仙人垂足于桂树之上,白兔捣药于月宫之中。这些想象天真烂漫,充满童趣。
诗的第二节写诗人长大后对月亮的认识。他知道月亮是变化无常的,有时阴有时晴,有时圆有时缺。他也知道月亮受到蟾蜍的侵蚀,光辉会逐渐残缺。这些变化使诗人感慨万千。
诗的第三节写诗人对月亮的祝福。他希望月亮永远美好,不要受到任何影响。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语言清新流畅,富有感染力。诗人通过对月光下庭院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感慨。全诗写得非常有情趣,读来让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