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日江山丽》为中华传统诗歌之一,收录于《唐风·七月》,全诗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百年宜之。
七月亨葵,八月剥枣。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百年宜之。
七月稻粱,八月鹿鸣。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百年宜之。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时日江山丽》这首诗描述的是一年的时序和农事活动,表现了古代人民劳作的艰辛和对丰收的喜悦,是一首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田园诗。
全诗共四章,每章八句,每章末尾两句相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诗中描写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景象,九月授衣是古代的一种礼俗,代表着秋天的到来,也是人们准备过冬的开始。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说明天气已经寒冷,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过冬了。
诗中还描写了农事的进程,如七月流火,人们开始收割稻谷;七月亨葵,人们开始收获葵菜;八月剥枣,人们开始收获枣子;八月鹿鸣,人们开始收获鹿肉;九月在户,人们开始把粮食搬进屋子里储存。
诗中描写了农事的辛苦,如九月授衣,人们需要准备丰厚的御寒衣物;七月流火,人们需要在烈日炎炎下收割稻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说明天气已经寒冷,人们已经开始准备过冬了。
但是,诗中也表现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如七月亨葵,人们收获了丰收的葵菜;八月剥枣,人们收获了丰收的枣子;八月鹿鸣,人们收获了丰收的鹿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