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诗,又称迴環詩、回轉詩,又称正反读、正反诵,是指从左往右读或从右往左读都能读出意思,且意思相关、相连、相通的诗歌。回文诗在中国诗歌中比较少见,是一种罕见的诗体。
回文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诗经》中,就有几首回文诗,如《硕鼠》和《采薇》。
回文诗的创作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
正反读回文诗:这种回文诗从左往右读和从右往左读都能读出意思,且意思相关、相连、相通。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正读回环诗:这种回文诗从左往右读能读出一个意思,从右往左读能读出另一个意思,且两个意思相关、相连、相通。如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早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春色好,柳条不动轻风起。”
反读回环诗:这种回文诗从左往右读能读出一个意思,从右往左读能读出另一个意思,但两个意思不相关、不连贯、不通顺。如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水调歌头》,从左往右读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回文诗是一种非常精妙的诗体,它不仅要求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要求诗人对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有高度的驾驭能力。回文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