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杜牧诗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须扬州沽酒饮,须插梅花醉洛阳。
======
十年一觉扬州梦:指诗人在扬州十年间的经历。
赢得青楼薄倖名:指诗人在扬州期间风流韵事,薄倖意为薄情。
北阙休上书:指诗人不愿意再向朝廷上书言事。
南山归敝庐:指诗人想要归隐山林,敝庐意为简陋的房屋。
不须扬州沽酒饮:指诗人不愿意再在扬州饮酒作乐。
须插梅花醉洛阳:指诗人想要在洛阳赏梅饮酒,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时年32岁,当时杜牧正在扬州担任扬州刺史。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首联“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诗人用“十年一觉”来形容自己在扬州十年的经历,恍如一场大梦,而这十年间,他却赢得了“青楼薄倖”的恶名。颔联“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诗人决心不再向朝廷上书言事,而是要归隐山林,过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颈联“不须扬州沽酒饮,须插梅花醉洛阳。”诗人不愿意再在扬州饮酒作乐,而是要到洛阳赏梅饮酒,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练,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对时局的担忧,源于他对唐王朝衰落趋势的深刻认识。他看到朝廷腐败,藩镇割据,国力衰弱,民不聊生,深感忧虑。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源于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厌倦了仕途上的浮沉不定,向往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首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名篇,被誉为“杜诗七绝之冠”。诗人通过对扬州十年经历的回顾,抒发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