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的《枫桥夜泊》是唐代著名的诗歌作品,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远的美学意蕴而载入史册。
张继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秋外出游历,途经吴淞江枫桥时,由于舟夜停泊,他与船人在夜深人静的江面上听着一阵阵的枫桥钟声,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遂成此诗。
这首诗的颔联为:"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诗人描绘了月夜江边的渔火、枫树和寒山寺的景色。渔火在江面上摇曳,照亮了黑夜;枫树在风中沙沙作响,衬托着夜的寂静;寒山寺在姑苏城外,钟声时时响起,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诗的颈联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下无人送酒钱。"
夜半时分,客船停靠在枫桥边,钟声从寒山寺传来,幽幽地飘过来,仿佛是来送酒的。但并没有人来送酒,诗人于是更加感到孤单寂寞。
诗的尾联为:"枫叶荻花秋瑟瑟,
独宿江城如梦里。"
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诗人在江城独自住宿,仿佛身处梦境之中。秋夜的萧瑟和心境的孤寂融为一体,让人倍感凄凉。
这首诗的情感非常细腻,意境非常优美,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赞赏。其中,最著名的读者当属唐代大诗人张九龄。张九龄有一次经过枫桥,看到这首诗后,非常赞赏,于是命人把这首诗刻在了枫桥的墙壁上。后来,这首诗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了一首经典的咏物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