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狱中诗是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期因李陵兵败受牵连下狱后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司马迁对遭受酷刑和牢狱之灾的痛苦和愤慨,以及对无法完成《史记》的遗憾和忧虑。
司马迁狱中诗的创作背景是汉武帝时期,李陵兵败,司马迁上书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受腐刑。司马迁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仍然坚持写作《史记》,最终完成了这部伟大的史学著作。
司马迁狱中诗的内容如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之浩荡兮,恐不免兮,将复!
上天之载无咎兮,何辜 tua 一人兮,独罹此殃!
国无人莫我知兮,焉有他人兮,更为言者!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兮,虞兮虞兮奈若何!
解释
第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司马迁在狱中长叹一声,掩面而泣,哀叹百姓的命运多舛。
第二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善良,即使遭受九死也绝不后悔。
第三句“怨灵之浩荡兮,恐不免兮,将复!”,司马迁担心自己遭受冤屈,恐怕无法逃脱,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
第四句“上天之载无咎兮,何辜 tua 一人兮,独罹此殃!”,司马迁认为自己蒙冤受难,上天是无罪的,为什么自己要遭受如此的灾祸。
第五句“国无人莫我知兮,焉有他人兮,更为言者!”,司马迁感到孤立无援,没有人理解自己,也没有人愿意为自己说话。
第六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兮,虞兮虞兮奈若何!”,司马迁赞扬李陵的勇敢和忠诚,但他也为李陵的结局感到悲哀。
结尾“终古不灭者,此也,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司马迁认为只有史书才能永垂不朽,希望有忠义之士能够守护四方,保卫国家。
司马迁狱中诗是一首悲愤交加的诗歌,表达了司马迁对遭受酷刑和牢狱之灾的痛苦和愤慨,以及对无法完成《史记》的遗憾和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司马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历史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