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诗偶成》是宋朱熹的名篇,全诗为: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问之乐乃知乐,辞却妻儿守空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
书山虽然高耸,但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找到路途;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但只要肯吃苦努力,就能造船出海。 学习的乐趣才是真正的乐趣,为了学习可以抛弃妻儿,独自守着空房子。 想知道知识源源不断地从哪里来,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地注入。
这首诗表达了朱熹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也鼓励人们要勤奋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就。
朱熹生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3年),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人。朱熹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五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等儒家经典。朱熹12岁时,父亲去世,他跟着母亲艰难地生活。19岁时,朱熹考取了进士,但他并没有立即做官,而是继续在家乡讲学。
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家学说的研究和传播,他把儒家思想与道教和佛教的思想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史称“朱子学”。朱熹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尊为“孔孟之后第一人”。
《劝学诗偶成》这首诗是朱熹在讲学时所作,他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激励学生们勤奋学习,努力成才。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意味深长,充分表达了朱熹对学习的热爱和对人才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