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咏物诗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其中《海棠》诗尤为有名,被后人广为传颂。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春,当时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在西湖边的一座名为"海棠园"的园林中写下的。
诗人借咏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主题鲜明,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美妙,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颔联写诗人对海棠花的爱惜之情。他担心夜幕降临后,海棠花会沉睡过去,所以点燃高高的蜡烛,彻夜不眠地照亮海棠花娇艳的容颜。诗人以“睡”、“照”等词语,将海棠花拟人化,赋予了它人的感情和色彩,流露出诗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与不舍。
“晓风吹入罗帐冷,不觉残红满地香。”
颈联写清晨时分,晓风吹动帐幔带来丝丝凉意,诗人被冷醒后,发现海棠花已凋谢,只留下满地的残红与芬芳。诗人用“残红”、“香”等词语,描绘了海棠花凋谢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海棠花凋谢的惋惜和感伤。
“东逝水,华逝人,人生底事惹尘埃。”
尾联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就像东流的流水,消逝的繁华一样,转瞬即逝。诗人以“东逝水”、“华逝人”的比喻,传达出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并与上文的海棠花凋谢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发人深省。
苏东坡的《海棠》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棠花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