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苏轼之间的微利全诗的意思?

首页

苏轼之间的微利全诗的意思?

苏轼《微利》

渺万里,荒郊暮沙青。

谁谓微利动,不似取与轻?

一夫自破产,众口相欢欣。

一户穴其室,三邻嗤偷生。

补天固不负,自取死何辞?

训世亦不薄,轻财正所宜。

且终已开悟,东山两何为?

诗词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词歌赋皆有所长。

苏轼公元1037年出生于眉山。他的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母亲程氏也是一位才女。苏轼自幼聪颖,七岁能诗,十岁能文。

公元1057年,苏轼进京赶考,一举夺得状元。从此步入官场,历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知府,以及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的太守等职。

苏轼一生坎坷,曾两次被贬谪。第一次被贬谪到黄州,第二次被贬谪到惠州。苏轼在惠州时,写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诗词内容

这首诗描写了人为小利互相倾轧的丑恶现象。

一、开头两句描写了荒郊暮色苍凉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一个萧瑟的氛围。

二、接着四句诗对那些为了微利而动心思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从这几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为了利益而争斗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人们为了利益,不但自己不惜破产,而且还唆使别人去争夺利益。

三、最后几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痛恨。作者认为,那些为了微利而动心思的人,即使最后得到了利益,也是得不偿失。因为他们为了利益而丧失了道德,失去了做人的尊严,这样的结果正是他们咎由自取。

这首诗通过对人为小利互相倾轧的丑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