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背景:
苏轼于熙宁四年(1071年)春初奉命出任杭州通判。这一年,杭州遭遇了严重的旱灾,苏轼不辞辛劳,四处奔走,组织救灾,使灾情得以缓解。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就包括这首《浣溪沙》。
注释:
无余说:没有多余的话。
云在青天水在瓶:比喻事物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明月别枝惊鹊:月光照射在树枝上,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
清风半夜鸣蝉:清风徐徐吹过,半夜里传来蝉鸣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稻花飘香,预示着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
听取蛙声一片:听着田野里一片蛙声,感到十分惬意。
赏析:
这首《浣溪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词。词的上片通过对杭州西湖美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之情。词的下片则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百姓丰收的喜悦之情。
词的上片以一句“我来问道无余说”开篇,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接下来,词人用“云在青天水在瓶”这一比喻,点明了杭州的自然美景。词人认为,杭州的山水之美,就像云在青天,水在瓶中一样,是那么的和谐自然,令人心旷神怡。
词的下片则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百姓丰收的喜悦之情。词人用“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一比喻,描绘了丰收的喜庆景象。他认为,稻花飘香,预示着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百姓们将会有一个好收成。词人还用“听取蛙声一片”这一比喻,表达了词人对丰收的满足之情。他认为,听着田野里一片蛙声,感到十分惬意,仿佛置身于一个丰收的田野之中。
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自然,充分体现了苏轼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