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创作于公元759年。当时,杜甫正在长安担任左拾遗一职,负责向皇帝进谏。然而,由于他的谏言过于直率,得罪了皇帝,被贬谪到华州(今陕西华县)。
在华州期间,杜甫的生活非常艰辛。他不仅要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还要面对藩镇割据、民不聊生的乱世景象。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了《岁月》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岁月》这首诗共八句,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全诗如下:
原文 | 译文 |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情难死。 | 不要虚度美好的时光,让它白白流逝,人生最可贵的感情最难消逝。 |
经事还谙事理同,阅人方识人情伪。 | 经历世事才懂得事理往往相同,阅历广了才能识别人的真伪。 |
年来渐觉风光好,细看时时有岁华。 | 今年以来渐渐地感受到美好风光,细细体会常常发现岁月的痕迹。 |
花草逢春应更秀,露沾桃李色还佳。 | 花草遇到春天应该更加鲜艳,露水沾在桃李上景色更美。 |
诗的开头两句,“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情难死”,表达了杜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唯有真情长存。
诗的中间两句,“经事还谙事理同,阅人方识人情伪”,写出了杜甫对世事和人情的体悟。他认为,经历世事后才能懂得事理往往相同,閱歷广了才能识别人的真伪。
诗的后四句,“年来渐觉风光好,细看时时有岁华。花草逢春应更秀,露沾桃李色还佳”,写出了杜甫对春天的赞美。他觉得,今年以来渐渐地感受到美好风光,细细体会常常发现岁月的痕迹。花草遇到春天应该更加鲜艳,露水沾在桃李上景色更美。
从整首诗来看,《岁月》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世事和人情的体悟以及对春天的赞美。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