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1470年-1523年),名唐寅,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等,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出身于富裕家庭,从小天资聪颖,博览群书,琴棋书画皆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0岁进京赶考,却因卷入科场舞弊案而遭黜落,从此郁郁不得志。唐伯虎一生仕途坎坷,但他不甘沉沦,潜心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书画作品。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写于1509年。诗中描写了桃花庵的优美景色和宁静氛围,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憧憬。
《桃花庵歌》的全文如下: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上,二在云端上。
诗中的第一段描写了桃花庵的景色。桃花坞里,桃花庵下,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桃花庵的秀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诗中的第二段描写了桃花仙人的生活。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桃花仙人过着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悠然自得,令人羡慕。
诗中的第三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憧憬。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诗人厌倦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向往着远离尘世,隐居山野,过着清贫但自由自在的生活。
诗中的第四段比较了富贵与贫贱的生活。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诗人认为,富贵者拥有荣华富贵,但同时也失去了自由和快乐;贫贱者虽然清贫,但拥有自由和快乐。
《桃花庵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古诗,描写了桃花庵的优美景色和宁静氛围,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憧憬。诗中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