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明代著名画家、诗人、文学家,原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唐伯虎出生于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自幼聪慧过人,少年登科,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后隐居苏州,以诗书画自娱。
唐伯虎的桃花诗,又名《桃花庵歌》,创作于明正德九年(1514年)。这首诗共四十八句,主要描写了唐伯虎在桃花庵中隐居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闲适旷达的情怀。
桃花庵歌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通过对桃花庵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然。
桃花庵位于苏州城外桃花坞,是唐伯虎隐居的场所。诗中,唐伯虎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桃花庵的优美景色:桃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不仅对桃花庵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了其中。在诗中,唐伯虎以桃花庵为喻,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然。
唐伯虎的桃花庵歌,语言清新优美,意境悠远深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唐伯虎的才华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