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翻译: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里城池里草木繁茂。
> 感念时势,看到花朵就落下泪珠,怨恨离别,听到鸟鸣就惊心动魄。
> 战火连绵,已经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 白发越来越短,好像快到无法用簪子固定了。
作者:张继
朝代:唐代
背景:张继在苏州游历时,夜宿枫桥,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动人的韵律,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月亮西沉,乌鸦啼叫,霜花满天,江边的枫树下,渔火闪烁,我对着它们独自忧愁地入睡。
> 姑苏城外,寒山寺里,半夜的钟声传到停泊在江中的客船上。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背景:李白从四川东游时,经过白帝城,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雄壮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翻译: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在彩云飘渺的江面上航行,千里之遥的江陵,一日之内便可抵达。
> 两岸的猿猴啼叫声此起彼伏,轻快的船只已经驶过了万重山峦。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背景:李白游览庐山时,被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磅礴的气势和丰富的想象力,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阳光照耀在香炉峰上,升起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挂在山前的水面上。
> 瀑布飞流直下,仿佛有三千尺高,疑似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下。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背景:李白在长安做官时,思念家乡,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朴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床前月光皎洁明亮,怀疑是地上的霜花。
> 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遥远的故乡。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背景:贾岛在山中寻访隐者,但没有遇到,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幽静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采药去了。
> 只是在这山里,云雾深厚,不知道他在哪里。
作者:张若虚
朝代:唐代
背景:张若虚在春江边赏花赏月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春江的潮水与海平面相连,海上明月与潮水共同生辉。
> 月光在波涛中荡漾,随着潮水流淌千万里,春江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明亮的月光。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背景:王昌龄在芙蓉楼为即将远行的友人辛渐饯行,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深厚的友谊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寒雨连绵,夹杂着江水,夜里进入吴地。黎明时分,我送别友人,只剩下楚山孤零零地立在江边。
> 如果洛阳的亲友问起我,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清澈透明。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翻译: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 窗外是西岭绵延千里的白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远道而来的船只。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背景:杜牧在秦淮河畔停泊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河水,月光笼罩着沙洲,我在秦淮河畔停泊,靠近了酒家。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背景:杜牧在江南游历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千里之外的莺啼声,让绿树和红花相映成趣,水村和山郭里飘扬着酒旗,微风吹拂。
> 南朝有四百八十座寺庙,有多少楼台在烟雨中若隐若现。
作者:戴叔伦
朝代:唐代
背景:戴叔伦在江南游历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沉的哲理,成为唐诗中的名篇。
翻译:
>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 吴歌楚舞罢楼空,惟有春风入夜来。
> 姑苏台上已经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