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殷端午诗,是明朝诗人唐殷在端午节期间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民俗风情,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
《端午》
唐殷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日长。
大门张翠艾,六曲拟壶觞。
丝绣麒麟额,珠联五彩光。
符分两纸画,叶插数茎香。
堂深燕雀静,庭迥曝衣凉。
对酒忽成咏,瞻天净月光。
端午节来临,夏季已经到了中间,日照时间也更长了。这两句诗交代了端午节的时令背景,为接下来的描写做铺垫。
在大门上张贴翠绿的艾叶,用六种颜色的丝线编织成壶觞的形状。这两句诗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悬挂艾叶和菖蒲,以辟邪祛病。
在麒麟额上绣上丝线,珠子串联成五彩的光芒。这两句诗描写了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麒麟额,这是一种戴在头上的饰物,上面绣有麒麟图案,用珠子串联起来,五彩缤纷,非常喜庆。
符咒分成两张纸画,艾叶插上几茎香。这两句诗描写了端午节的又一个习俗——画符咒,人们会把符咒贴在门上或窗户上,以辟邪祛病。在艾叶上插上香,也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艾叶的香味可以驱除蚊虫,保护人们的健康。
深堂里燕雀寂静,庭院里曝晒的衣服凉爽。这两句诗描写了端午节的节日气氛,端午节是一个宁静祥和的节日,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享受节日的气氛。
面对着酒杯,诗思泉涌,抬头仰望,月光清澈明亮。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的心情,在端午节的夜晚,诗人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一边欣赏美景,心情十分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