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的桃花诗,全名《桃花庵歌》,是唐寅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所作的一首七言歌行。这首诗以桃花庵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朝著名画家、诗人、文学家。他出生于苏州,自幼聪颖好学,才华横溢。早年曾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然而,仕途坎坷,屡试不第,最终心灰意冷,辞官归隐。
正德六年(1511年)春天,唐寅来到苏州郊外的桃花坞,租下了一间茅草屋,取名“桃花庵”。他在这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种花养鱼,吟诗作画,与当地百姓交游。
桃花庵歌共四十六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诗人描写了桃花庵的优美景色。他写道:“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第三部分,诗人赞美了田园生活的闲适安逸。他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四部分,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他写道:“陶潜避俗翁,此地有隐沦。拄杖信步来,出门即香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