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诗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叙事诗,详细描述了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生活与世外桃源的美丽景色。
这首诗的背景是晋朝末年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陶渊明厌倦了官场的腐败和战乱的纷争,他辞官归隐,回到家乡过着宁静安逸的生活。
有一天,陶渊明在山里采菊花,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山洞。他好奇地走进山洞,发现里面别有洞天,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里,田园风光美丽如画,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他们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以下为《桃花源诗》全文及意思: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意思是:东晋太元年間,有一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行業。他沿著溪流划船而行,不知不覺地走了很遠。有一天,他突然看到一處桃花林,兩岸的桃花綿延數百步,中間没有杂生其他树木,芳草鲜美,落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意思是:洞口一开始很窄,只能容得下一个人通过。走了几十步之后,豁然开朗。土地平坦宽阔,屋舍整齐有序,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阡陌縱橫交錯,雞鳴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們在田地里耕作,男女的服饰與外界的百姓沒有区别。老人和孩子們都怡然自得,过着快乐的生活。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意思是:渔人一見到这些村民,村民们都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渔人就将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告诉了他们。村民们听完之后,就把渔人請到家裡,擺酒殺雞款待他。全村人都听说有位客人来了,就都过来向渔人打听消息。村民们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末年的战乱,带着妻兒和鄉親們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从此不再外出,也就和外界隔絕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出,便复有还。欲报之人,并皆已死。
意思是:村民们问渔人现在是哪个朝代,漁人告訴他們是晉朝。但是村民们却不知有漢朝,也不知有魏晉。渔人離開桃園源回去之後,想把桃花源的情况告訴別人,但那些当年听他說過桃花源的人卻都已經死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意思是:南阳人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隐士,他听说这件事之后,非常高兴,就計劃前往桃花源。但是还没有成行,就生病去世了。此後再也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