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杂诗》是诗人晚年创作的,全诗十二首。诗人通过对农村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是隐逸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淡自然,被誉为“田园诗之祖”。
《杂诗》中的“杂”,有随意、不拘一格之意。这十二首诗没有统一的主题,内容广泛,包括了田园生活、自然风光、人生感慨等方面。诗人通过这些诗歌,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杂诗·其一》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因此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不要等到老了再后悔。
《杂诗·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杂诗·其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诗人从小就不喜欢世俗的习气,喜欢山水田园。然而,他误入尘网,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诗人感到厌倦,想要回到田园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