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 结庐:搭盖房屋。这里指陶渊明隐居在乡野。
2. 人境:有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世俗社会。
3. 车马喧:车马喧嚣,形容世俗社会繁华热闹的景象。
4. 心远地自偏:心地清远,自然会远离尘世纷扰。
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在东篱下采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着南山。
6.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中的空气清新宜人,飞鸟结伴归巢。
7.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有真正的意义,想要用言语表达,却忘记了该如何说。
译文:
我搭盖茅庐隐居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喧嚣的吵闹。你问我怎么做到的,因为我的心远离尘世俗务,所以自然而然地与世隔绝。我采菊花在东篱下,悠闲自得地欣赏着南山。山中的空气清新宜人,飞鸟结伴归巢。这其中有真正的意义,想要用言语表达,却忘记了该如何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隐居生活,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诗歌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开篇,点明了诗人隐居的环境。虽然诗人隐居在人世间,但却没有车马喧嚣的吵闹,这表明诗人已经与世俗社会隔绝开来。
接下来,诗人通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回答了前两句的疑问。诗人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自己的心远离尘世俗务。这也正是诗人能够隐居的原因。
诗歌的第三、四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全诗的重点。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一幅生动画面。诗人采菊花在东篱下,悠闲自得地欣赏着南山。这幅画面充满了田园气息,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的最后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对隐居生活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说,山中的空气清新宜人,飞鸟结伴归巢。这正是隐居生活的美好之处。诗人还说,这其中有真正的意义,想要用言语表达,却忘记了该如何说。这表明诗人已经深深地沉浸在隐居生活中,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清幽淡雅,充分表达了陶渊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社会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