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诗闻名,语言平淡自然,风格冲淡平和,清新质朴,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早年曾两次出仕,但都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归隐后,他过着耕读自足的生活,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怀。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这首诗共六句,分别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一、二句中的“结庐在人境”和“而无车马喧”看似矛盾,实际不然。陶渊明隐居在闹市附近,但他的内心却远离尘嚣,所以他不受车马喧嚣的干扰。
第三、四句中的“采菊东篱下”和“悠然见南山”描绘了陶渊明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他采菊东篱下,悠然地遥望南山,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第五、六句中的“山气日夕佳”和“飞鸟相与还”进一步渲染了陶渊明所处的自然环境的优美。“山气日夕佳”写出了山野间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景色。“飞鸟相与还”写出了飞鸟自由自在的景象。
诗的最后一首“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意味深长。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在大自然中所感受到的真意,而这种真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饮酒·其五》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语言平淡自然,风格冲淡平和,清新质朴,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