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苏轼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题西林壁》,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先将这首诗的内容和作者的信息分享给大家: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世称苏东坡。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二十六日,游览庐山时所作,当时诗人被贬黄州,心境略好,遇赦北归。诗人在游览庐山时,因身处山中,视野受限,不能见其全貌,从而引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解释:
第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从正面看,庐山像一排山岭;从侧面看,庐山像一座高峰。
第二句“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远处看,庐山高耸入云;从近处看,庐山连绵起伏。
第三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无法看到庐山的真实面目。
第四句“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中。
结合创作背景,这首诗可以理解为:苏轼在庐山游览时,由于身处山中,视野受限,无法看到庐山的真实面目。这使他联想到人生,启迪人们要跳出眼前的局限,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
诗词评价:
1、朱熹评价这首诗说:“此诗不过说眼前见处,却能精微到如此。”
2、清代诗论家翁方纲认为这首诗:“一泻千里,快人意兴。”
3、清代诗论家刘熙载认为这首诗:“语极浅显,味极隽永。”
诗词意义:
这首诗意境深远,启迪人们要跳出眼前的局限,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同时,这首诗也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理解别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