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经在惠州西林寺游历时,观赏了那里的风景,心情十分舒畅,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就像一道山岭,从侧面看就像一座山峰,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各个角度看到的都不一样。不认识庐山真正的面目,只是因为身处庐山中。
这首诗的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物也不一样。就像身处庐山中的人,只看到眼前的一座座山峰,却看不到庐山的全貌。同样,我们每个人身处自己的环境中,往往被眼前的琐事所羁绊,看不到事物的本质和全貌。只有跳出自己的局限,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这首诗也提示着我们,人们经常会陷入思维的局限,无法跳出自己熟悉的世界。就像住在山中的人很难看到整个庐山一样,我们也常常被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所束缚,难以看到事物的全貌。诗人用庐山的美景来比喻人生的道理,告诉我们要跳出自己的局限,才能真正看到人生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