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是唐朝诗人苏轼在徐州做官时,游览西林寺时所写。这首诗赞美了西林寺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四句诗写出了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得到的不同印象。从横着看的角度,庐山就像一道横亘的山岭;从侧面看的角度,庐山就像一座高耸的山峰。从远处看的角度,庐山高高低低,千姿百态;从近处看的角度,庐山又显得平平常常,没有特别之处。诗人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中,所以才能看到庐山的各种不同面貌。而如果离开庐山,就不能再欣赏到庐山的真正面目了。
这两句诗被人们广泛引用,用来比喻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当人们身处事物之中,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局部或片面,而不能看到事物的全体或本质。只有跳出事物之外,才能对事物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两句诗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日出时,江中的花朵红得像火一样,春暖花开,江水绿得像蓝宝石一样明净。诗人不禁想起江南的春天,不禁怀念起家乡的美景。
这两句诗也被人们广泛引用,用来形容春天的美丽。每当春天来临,人们就会想到这两句诗。特别是身在异乡的人,每当看到春天的景色,就会想起家乡的春天,就会感到特别思念家乡。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两句诗写出了名山和名水的形成原因。诗人认为,山不在于高低,只要有神仙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浅,只要有龙居住,就会灵验。
这两句诗也被人们广泛引用,用来比喻人的名声和地位。一个人不在于职位的高低,只要有才能和品德,就会出名;一个地方不在于面积的大小,只要有贤能的人才,就会兴旺发达。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陋室的赞美。诗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认为自己的房子很好,因为他的房子里充满着德行的香气。苔藓爬上了台阶,显得十分翠绿;草色映入帘子,显得十分青翠。诗人在这里谈笑风生,交游的都是有学问的人,不会有粗俗无知的凡夫俗子。
这两句诗也被人们广泛引用,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即使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也能让人感到舒适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