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寺,亦名西林精舍,是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一座著名禅寺,因位于西林溪畔而得名。该寺始建于东晋,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毁于大火。唐贞观初年,大诗人李白路过庐山,见到此寺荒芜,遂撰写了《送友人游西林寺》一诗。
李白游西林寺时,发现寺中败落,便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西林寺衰败的感慨和对佛法的否定。诗的第一句“西林壁”是全诗的总领,点明了诗中所写的都是关于西林寺的。第二句“白马篇”是李白借用汉代《白马篇》这个典故,来说明佛教传入中国的由来。第三句“由之始”是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开始在中国流传。第四句“今复徽”是说佛教现在(唐朝)又衰落了。第五句“惜哉”是李白对西林寺衰落的惋惜之情。第六句“座中累哲士”是说在座的许多人都是有学问的人。第七句“何事自埋幽”是问在座的哲士们为什么甘心埋没在深山之中。第八句“曲肱似庄周”是说在座的哲士们就像庄周一样,躺着睡觉,不问世事。第九句“浩歌辞彭殇”是说在座的哲士们用豪迈的歌声来告别生老病死。第十句“长啸入云霄”是说在座的哲士们用响亮的啸声直入云霄。
李白在诗中借用“白马篇”的典故,来说明佛教传入中国的由来,然后又对西林寺的衰落表示惋惜,最后劝诫在座的哲士们不要甘心埋没在深山之中,应该用豪迈的歌声和响亮的啸声来告别生老病死,进入云霄。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豪迈洒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