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诗派,又称山水田园诗派,是指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类诗歌创作流派,以嵇康、阮籍、陶渊明等为代表。田园诗派诗歌的共同特点是歌咏自然山水的秀丽美好,抒发隐居的闲适情趣,对社会现实抱有消极的态度。
田园诗派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魏、蜀、吴三国争霸,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纷纷退隐山林,寻求心灵的庇护。
田园诗派诗歌创作的特点是:
1)歌咏自然山水的秀丽美好。田园诗人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热爱,他们将山川河流、花鸟虫鱼作为诗歌描写的对象,并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对其进行描绘。例如,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寥寥数语,就将田园生活的闲适恬淡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抒发隐居的闲适情趣。田园诗人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他们选择隐居山林,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在诗歌中,他们常常抒发自己隐居的闲适情趣,例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诗中写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中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祥和,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田园诗派诗歌在魏晋时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使魏晋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人,都受到田园诗派的影响。宋代的苏轼、黄庭坚、陆游等诗人,也继承了田园诗派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