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端午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同州任刺史时,为端午节而作的一首诗。此诗共八句,分别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又长。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榴花开似火,蒲酒泛成丹。
药到端阳气,端阳气已安。
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同州端午诗》。这首诗作于端午节期间,当时白居易正在同州担任刺史。
这首诗描写了端午节的习俗和气氛,表现了诗人对端午节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又长”点明了端午节的时令,此时正是初夏时节,天气晴朗,昼长夜短。
颔联“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写出了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是中国的两大传统习俗。粽子用糯米包成,形状像发髻;艾草有驱邪避瘟的作用,人们将艾草束成小把,插在门上或头上。
颈联“榴花开似火,蒲酒泛成丹”描写了端午节期间的景物。榴花盛开,似火如荼;蒲酒泛红,如丹如朱。
尾联“药到端阳气,端阳气已安”写出了端午节的益处。端午节期间,人们吃粽子、插艾草、喝蒲酒,可以驱邪辟瘟,强身健体。
这首诗语言清新活泼,意境优美,表现了诗人对端午节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