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十五》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
虞舜虽甚贤,处尧之时事,尧闻谟必从,事从舜所执。于时无所为,历时九年积,乃觐上帝行,巡狩下九州。
陟高山兮远望,下见九域平,河海沦兮无涯,万国竞宁。
我今居州县,为民除害毒,民忘后世怨,报我以虚誉。
严霜晨甫降,柏醴静爇亭,惭愧祖宗德,无以慰高情。
这首诗共十五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前八句)写尧舜盛世。诗人借用尧舜的故事,赞美尧帝的明智和贤明,以及舜帝的忠诚和勤劳。诗人认为,尧舜盛世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尧帝能够虚心纳谏,采纳舜帝的建议,而舜帝也能够忠心耿耿,鞠躬尽瘁。
第二部分(后七句)写作者自己为政一方的经历。诗人认为,自己虽然没有尧舜那样的贤明,但也尽力为民除害,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诗人对此感到惭愧和痛心,认为自己辜负了祖宗的厚望。
这首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关切。诗中所写的尧舜盛世,是作者理想中的盛世,也是作者希望能够实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