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创作《出塞》这首诗的背景是在公元九世纪初。唐朝的边疆地区,经常受到突厥和回纥人的袭击。王昌龄曾在边疆地区担任过多年节度使,对战争的残酷和军旅生活的艰辛有着深切的体会。
《出塞》这首诗,是王昌龄在边疆行军途中所作。诗中描写了战士们远赴边疆,保家卫国的壮烈情怀。
开头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边塞战场的悠久历史,这里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隘依旧,但征战沙场的将士却至今未归。
接下来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写出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龙城飞将是指汉朝名将李广,他曾多次击败匈奴,使得胡马不敢越过阴山。将士们希望有李广那样的将领,来保卫边疆,不使胡马跨越阴山。
最后四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再肥。”写出了边塞战场的恶劣环境和艰苦的战争生活。轮台是西域的重镇,这里九月的天气已经非常寒冷,风声呼啸,满地的碎石大如斗,狂风卷着石块四处滚动。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匈奴的战马却依然肥壮,随时准备着发动战争。
《出塞》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节奏感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边塞的荒凉与军旅生活的艰辛,与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