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出塞》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安史之乱前夕,当时王昌龄正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中任职。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军旅生活和将士的豪迈气概,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边塞将士的同情。
诗的前四句写出塞前夕边塞的萧瑟景象和将士们整装待发的情景,渲染出肃杀的气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诗人从秦朝的明月、汉朝的关塞写起,一直写到万里长征的将士。这三句诗概括了中国历史上边塞征战的历史,显示出战争的频繁和边塞将士的苦难。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以汉代飞将军李广的典故,表现出对边塞将士的期望。他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骁勇善战的将领,能够保卫边关,不让敌人入侵。
诗的后四句写出塞途中将士们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思念。
"莫道沙场点将苦,最难堪是别离时。"诗人用假设的语气说,不要以为只有沙场点将最苦,其实最难忍受的还是与亲人离别的时候。
"兰台公子自提剑,负却天文向武臣。"诗人自称"兰台公子",表示自己虽然是文人,但也能像武臣一样提剑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蕃王。"诗人以豪迈的语气宣告,前线将士已经夜战洮河北,并且生擒了吐蕃王。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信心和对胜利的渴望。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以广阔的边塞为背景,描写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以及长江滚滚东流的壮丽景色。这两句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