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最著名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作于杜甫晚年,当时他正在泰山游览。
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山”之称。它以其雄伟壮观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前来登临咏叹。
杜甫也不例外,他在登泰山后,被泰山的雄姿所折服,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望岳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杜甫登泰山时,所看到的壮丽景色和感受到的博大情怀。
第一联: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诗歌首联,从气势上写泰山之高大雄伟。诗人以“崚嶒竦处尊”,来衬托出泰山的高耸入云,威严无比。又以“诸峰罗立如儿孙”,生动形象地比喻了泰山周围的群峰,就像泰山的子孙一样,环绕在泰山周围,显得非常壮观。
第二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一联诗歌则写泰山之秀丽多姿,诗人用“造化钟神秀”,来形容泰山是由自然界中最神灵、最秀美的精华所造就的,展现了泰山超凡脱俗的美丽。诗人同时还用“阴阳割昏晓”,描绘出了泰山高耸入云,直插云霄的壮丽景象, seolah-olah泰山把黎明与黄昏切割成了两半。
第三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第三联诗句中,诗人以“荡胸生曾云”和“决眦入归鸟”两句诗句,来形容了泰山之高大。诗人登高望远,胸中生出无限豪气,觉得自己仿佛腾云驾雾一般;诗人仰望天空,甚至可以看清高飞的鸟儿归巢,写出了诗人远眺泰山时的豪迈心境和对泰山雄伟壮观景象的惊叹。
第四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登泰山后,所感受到的博大情怀。诗人决心一定要登上泰山的绝顶,纵览群山,一览众山小,展现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