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湿最高花中诗,出自《菊诗十九首》之《文场为湿》。“文场”为澄泥,为泥涝。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针对自己在长庆四年左迁江陵司马写下的诗作,也是《菊诗十九首》系列中的第七首。白居易在《菊诗十九首》自序中写道:“昔屈子之所敝,亦诗之所敝,则诗之害不细矣。盖诗者,乃言志抒情之器,缘事而发,理与气合,可以导和心气,可以宣畅血脉,可以高侒节义,可以导达治道,可以骋游山水,可以娱悦情怀,可以送往劳来,可以诲谕朋友。然则为诗者将无补于世耶。故吾为此十九首,以自明诗之志也”。这首诗以菊花为题,借菊花来抒发自己的愤慨不平之情,表达自己对屈原的敬仰和对世俗的蔑视。
“为湿最高花中诗”一句,意思是菊花是花中最高洁的花,即使是在泥泞中也能傲然绽放。这句诗的寓意是,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为世俗所污染。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文人墨客们喜爱的花卉之一。菊花清雅高洁,傲霜开放,历来被视为花中隐士。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花象征着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高尚品格。
菊花也是白居易最喜欢的花卉之一。白居易曾写过许多赞美菊花的诗句,如“雨后清香更沁人,无心插遍野芳春”、“花映幽姿分艳春,蕙生廉沼共清芬”、“秋光未减花枝艳,绿底金英红粉繁”。这些诗句都体现了白居易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为湿最高花中诗”一句,既是对菊花的赞美,也是白居易自我人格的写照。白居易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不为世俗所污染。这种高洁的品格,正是菊花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