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宋之问
闲人少,事更寂。羲献未及问桑麻。
唯有一翁聊独往,未妨堤上听鱼歌。
乡间四月里人烟稀少,四野显得愈加寂静。太守还没有来得及过问桑麻农事。只有一位老翁独自在田野散步,不妨在堤岸上听渔歌赏春景。
1. 闲人:没有公务缠身的人。
2. 羲献:指唐太守,因其官号为大羲令,又封为献男,故称羲献。
3. 未及:不及。
4. 桑麻:桑树和麻类农作物,指农事。
5. 唯:只有。
6. 翁:老年男子。
7. 聊:姑且,暂且。
8. 独往:独自前往。
9. 未妨:不妨害,不影响。
10. 堤上:堤岸上。
11. 听鱼歌:听渔民唱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写景诗。诗歌内容很简单,就是春末夏初时一个乡村老人独自在田野散步,听渔民唱歌的情景。
诗歌首句“闲人少,事更寂。”点明了时节和环境。四月正是乡村最闲暇的时候,农田里没有太多农活,人们大多都在家中休息或外出游玩。因此,乡村里显得非常寂静。
第二句“羲献未及问桑麻。”写出了太守没有来得及过问桑麻农事的原因。原来,这位太守刚到任不久,还来不及了解民情,就已经被调走了。
第三句“唯有一翁聊独往,”写出了一个老翁独自在田野散步的情景。这个老翁可能是因为闲来无事,也可能是有意出来散心。总之,他一个人在田野里走着,显得非常悠闲自在。
第四句“未妨堤上听鱼歌,”写出了老翁在堤岸上听渔民唱歌的情景。渔民们在船上唱着欢快的歌曲,老翁在堤岸上听着,也感到非常快乐。
这首诗语言平淡无奇,但意境却十分优美。诗歌通过对乡村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