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乡村咏怀这首诗的意思?

首页

乡村咏怀这首诗的意思?

乡村咏怀的真实背景

《乡村咏怀》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于安史乱平定后,高适奉命出任蜀郡太守时。当时,蜀地刚刚经历战乱,民生凋敝,百废待兴。高适在赴任途中,目睹了蜀地人民的苦难,并为之深深感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蜀地人民的同情和对蜀地未来的美好祝愿。

乡村咏怀的含义

《乡村咏怀》全诗共八句,每句七言,共五十六个字。诗歌以对仗工整、语言优美的对句,将作者的心声和对乡村的思念娓娓道来,深刻地展现了经历战乱后乡村的悲惨景象和诗人对和平安宁的热切祈盼。

第一联:

> 鸡犬桑麻道,妻子园柳行。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鸡犬桑麻 | 乡村生活的典型象征,代表着和谐安详的生活。 |

| 道 | 道路 |

| 妻子园柳行 | 妻子在园子里柳树下走动,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闲适。 |

这两句诗从正面描写乡村生活的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安详、自给自足的画面。

第二联:

> 衰杨古柳树,空翠晓烟凝。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衰杨 | 衰败的杨树,形容树木的衰老破败。 |

| 古柳 | 古老的柳树,形容柳树的沧桑感。 |

| 空翠晓烟凝 | 清晨的雾气凝聚在树枝上,让人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绿浪东西南北水,光霞上下左右山。青山隐隐水迢迢,秋风怒号渔舟小”。 |

第三联:

> 风悲谷口晚,日暮陇头云。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风悲 | 风声悲凉,形容风的呼啸声凄切哀婉,表达了对战争的悲愤。 |

| 谷口 | 山谷的入口。 |

| 日暮 | 日落时分。 |

| 陇头云 | 陇头上聚集的云彩。 |

这两句诗进一步描写乡村的衰败景象,展现了战后乡村的凄凉景象,农民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过着悲惨的生活。

第四联:

> 马嘶戍楼月,人迹板桥霜。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马嘶戍楼月 | 马在戍楼下嘶鸣,戍楼是士兵驻守的地方,马嘶戍楼月,表现出一种萧索的环境和军旅的艰辛。 |

| 人迹板桥霜 | 人在桥上的脚印被霜冻住了,板桥是木板搭成的桥,人迹板桥霜,给人一种寂寥寒冷的感觉,表现出乡村的萧条景象。 |

这两句诗描写了戍楼和板桥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思念。

第五联:

> 归梦绕秦树,残灯惜故乡。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归梦绕秦树 | 归乡的梦境中,梦到秦树,秦树是关中的树木,关中是诗人的故乡,诗人梦到秦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 残灯惜故乡 | 残灯还在那里燃烧,诗人却离开了故乡,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很深,他舍不得残灯,更舍不得故乡。 |

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的梦境,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故乡生活的留恋。

第六联:

> 何当共剪烛,西窗话家常。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何当 | 什么时候。 |

| 共剪烛 | 一起剪烛花,剪烛花是古代常见的社交活动,也是一种亲密关系的象征。 |

| 西窗 | 西窗是房间的西面窗户,西窗话家常,表达了诗人对与家人团聚的渴望。 |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

第七联:

> 人生无再少,门庭日荒凉。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人生无再少 | 人生不再有少年,少年时代最美好,诗人感叹人生易逝,时光不再。 |

| 门庭日荒凉 | 家门前日渐荒凉,表现出诗人对家业衰败的担忧。 |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流逝和家业衰败的悲叹。

第八联:

> 岁幕一何速,晨钟入梦长。

| 关键词 | 释义 |

| ----------- | ----------- |

| 岁幕一何速 | 岁月流逝得很快,一年又过去了。 |

| 晨钟入梦长 | 晨钟敲响,惊醒了诗人的梦,诗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 |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慨。

《乡村咏怀》是一首著名的田园诗,它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战后乡村的萧条景象和诗人对和平安宁的热切祈盼。这首诗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热门工具

Copyright© 名字网-专业婴儿宝宝起名网站!闽ICP备2022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