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春江曲》是萧纲流放江州时思念建邺之作,诗中以广阔的春江景物烘托游子思乡的情绪,以清新的诗句表现委婉动人的情怀,全诗语言浅近,清丽流畅,构思新奇,意境独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歌。
诗人身处江外,遥望东皋,只见夕阳西下,暮色苍茫,自己只能徘徊彷徨,不知何处可依,表现出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绪。
树木在光影交替中呈现出明暗变化,天上的云彩也不断变幻着形状,如同游子漂泊无定的命运,暗示游子仕途的不顺和前途的渺茫。
鱼儿在清澈的江水中欢快地跳跃,鸟儿成双成对地飞翔,这生机盎然的景象与游子孤身一人的境况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游子的孤独和寂寞。
远处的山峰似乎近在咫尺,但实际上却遥不可及,如同游子归乡之路的遥远;枯松倒挂在绝壁上,显得孤寂萧条,如同游子漂泊他乡的无助和悲凉。
整首诗以春江景物为背景,以游子的心情为线索,将对家乡的思念、对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前途的担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