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创作背景为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在赴华州任职途中经过奉先(今陕西蒲城)时所作。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中的名篇之一。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望岳》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诗歌中的名篇之一。这首诗描写了华山之高、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诗歌的开头两句,诗人从正面描写华山的高大雄伟,用“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两句比喻,形容华山之高,华山之雄伟,华山之嵯峨,把华山比作一位威严的父亲,周围的山峰像他的儿子孙子一样排列着。这两句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华山的高大雄伟,而且还突出了华山的威严和尊贵。
诗歌的中间两句,诗人从侧面描写华山之高,用“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两句想象,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仙人一样,手持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向往,而且也表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
《望岳》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也是杜甫最著名的诗歌之一。这首诗通过对华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和对神仙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