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就义诗,原名《绝命诗》,是抗金名将杨超于1133年被俘后,在押赴金国途中所作的绝命诗。这首诗慷慨悲壮,气壮山河,充分体现了杨超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首诗的前两句非常有名,意思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以胡虏和匈奴的肉血为食,充分表现了杨超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这两句诗是指杨超将于农历九月八日被处决,但他坚信自己的牺牲会激起更多的抗金义士,就像花开之后,百花凋零一样。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两句诗是指杨超的牺牲将会激起更多的抗金义士,他们将像金甲武士一样,奋勇杀敌,为国捐躯。
不向南山低头拜,岂敢北面事强胡。这两句诗是指杨超宁死不屈,绝不会向敌人屈服。
杨超(1079年-1133年),字季远,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杨超出身将门,其父杨文广是北宋名将。杨超自幼习武,长大后投身军旅,成为北宋抗金名将。1127年,杨超率军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取得多次胜利。1133年,杨超在与金军作战时被俘,后被押赴金国途中遇害。
杨超就义诗以其慷慨悲壮的语气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成为中国古代爱国诗歌的经典之作,受到后世人民的广泛赞颂。